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相傳誕生在甘肅,西王母降凡于涇川縣回中山。周人崛起于慶陽,秦人肇基于天水、隴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隴西。古語云: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中國歷史上甘肅名人以將居多,主要集中在兩漢和三國。
1、李廣
李廣(?-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漢景帝時,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漢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佯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和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2、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早先為曹魏官員,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祎死后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率領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司馬昭派兵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后來姜維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愿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3、苻堅
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氐族,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堅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并攻占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于383年發兵南下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謚號宣昭帝,廟號世祖。
4、李暠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自稱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隆安元年,段業自稱涼州牧,以李暠為效谷縣令,后升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李暠建立西涼政權,以敦煌為都城,疆域廣及西域。義熙元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東晉,并遷都酒泉,與北涼長期爭戰。義熙十三年,李暠去世,謚號武昭王,廟號太祖。唐朝李氏亦稱李暠為其先祖。唐玄宗追尊為興圣皇帝。
5、呂光
呂光(337年―399年),字世明,氐族,略陽(今甘肅天水)人,前秦太尉呂婆樓之子,十六國時期后涼建立者,386年-399年在位。原為前秦將領,戰功赫赫。淝水之戰前夕,受命征討西域,降焉耆、破龜茲,威震西域,諸國盡皆歸附。384年,東歸占據涼州,收到苻堅死訊后,駐兵割據。389年,稱三河王,改年號麟嘉。396年,復改稱天王,國號大涼,改年號龍飛。399年,呂光病死,廟號太祖,謚號懿武皇帝。太祖呂光創立了后涼,是中國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6、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后,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后,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黃初四年,賈詡去世,謚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7、姚興
姚興(366—416),字子略,羌族,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后秦武昭帝姚萇長子。394—416 年在位。姚興在前秦時任太子舍人。后秦建國后立為皇太子。393年姚萇死時正值苻登攻打后秦,姚興密不發喪,待至次年擊敗苻登后才即帝位,改元皇初。399年夏天,國內天災頻頻,姚興自降帝號,是十六國帝王中少有的仁德之君。姚興在位22年,勤于政事,治國安民。重視發展經濟,興修水利,關心農事。他先后消滅了前秦、西秦、后涼的勢力,使西方安寧;同時東與北魏、東晉抗衡。弘始元年,率兵攻打東晉,一舉攻陷洛陽,迫使晉軍南撤,晉之淮、漢以北紛紛降秦,使統治疆域迅速擴大,西至河西走廊,東至徐、幾乎控制了整個黃河、淮河、漢水流域。
8、趙充國
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孫,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西漢著名將領。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跟隨李廣利出擊匈奴,率七百壯士突出重圍,被武帝拜為中郎,官居車騎將軍長史。漢昭帝時,率軍擊敗武都郡氐族的叛亂,并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昭帝死后,與霍光等尊立漢宣帝,封營平侯。后任蒲類將軍、后將軍、少府。神爵元年,宣帝采用趙充國的計策,平定羌人叛亂,并進行屯田。次年,諸羌投降,趙充國病逝后,謚號壯。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9、韓遂
韓遂(?-215年),字文約,涼州金城郡(今甘肅永靖西北)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最初聞名于西州,被羌胡叛軍劫持并推舉為首領,以誅宦官為名舉兵造反,聚眾十萬,先后敗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名將,后受朝廷招安,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余年。他曾與馬騰結為異姓兄弟,后二人關系破裂。袁紹、曹操相爭之際,馬騰、韓遂被鐘繇說服,依附于曹操。馬騰入京后,留其子馬超統領部隊。馬超推舉韓遂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為曹操所敗,韓遂逃奔涼州,后又為夏侯淵所敗,病死(一說被殺)。
10、甘延壽
甘延壽(生卒年不詳),字君況,北地郡郁郅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西漢時期將領。出身名門,少年時就善騎射,被選拔到御林軍中,后被提升為郎官。西漢皇帝看重他的武藝和氣力,不久便調升為遼東太守,曾因事被免官。車騎將軍許嘉推薦他擔任了郎中和諫議大夫,隨后朝廷派他出使西域,就任都護騎都尉,與副校尉陳湯共同誅滅了匈奴的郅支單于,被封為義成侯。
在共和國的開國將帥中,從甘肅共走出了9位開國少將,他們是侯世奎、魯瑞林、靳 虎、康健民、劉懋功、張明遠、黃德魁、李化民、徐國珍。有的我已經介紹過了,歡迎閱讀、關注。今天再介紹幾位1988年以后授銜的甘肅籍解放軍高級將領,與友友們分享,他們是:
△朱發忠,甘肅靖遠人,解放軍中將。1948年5月生,1971年4月入黨,1969年2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數學系計算數學代培班畢業,大學學歷。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試驗訓練基地司令員、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2003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 是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
△陳秀,甘肅慶陽人,解放軍中將。1940年7月出生。歷任蘭州軍區后勤部副部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1998年晉升為中將。
△周永順,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來紫堡鄉園子村人。1942年7月出生,1961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3月x黨。歷任陸軍第47集團軍政治部主任、第47集團軍政治委員、新疆軍區副政治委員丶蘭州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新疆軍區政治委員、沈陽軍區副政治委員。1997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
△王建民,甘肅慶陽人,中將軍銜。1951年11月2日生,歷任南疆軍區政治部主任、新疆軍區政治部主任、新疆軍區副政委、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新疆軍區政委、蘭州軍區副政委。2011年晉升中將軍銜。是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