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莫扎特生平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是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范,他對歐洲音樂 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主共創作了22部歌劇、41 部變響樂、42部協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數百部奏鳴曲、室內 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歌劇是莫扎特創作的主流,他與 格魯克、瓦格納和威爾第一樣,是歐洲歌劇史上四大巨子之 一。在交響樂領域,他又與海頓、貝多芬一起為歐洲音樂史寫 下了最光輝的一頁。莫扎特還是鋼琴協奏曲的奠基人,他對 于歐洲器樂協奏曲的發展同樣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另外,他的 《安魂曲》也成為宗教音樂中難能可貴的一部杰作。作為18世 紀末時的歐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樂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 的精神,尤其是體現在歌劇作品中的市民階層的思想,無疑在 當時具有進步的意義。莫扎特賦予音樂以歌唱性,然而,其中 又深合著悲傷,這正反映了莫扎特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
二、牛郎織女港劇有哪些演員
角色演員備注黃阿牛溫兆倫牛郎伏織織郭羨妮織女李財歐錦棠比干布喜兒唐寧喜鵲黃阿馬廖啟智----張玉鳳劉玉翠----凌龍艾威----江權劉江----江寧湯盈盈----凌百燊黎彼得----黃道婆羅蘭----王母梁舜燕----土地公韋家雄----土地婆陳安瑩----3仙女胡定欣----羅秀秀梁葆貞----坤叔孫季卿----嬌姐周家怡
三、關于友善待人的小故事
人們既為出現了這位鋼琴演奏的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推薦新秀深表欽佩,燈亮了,寬厚待人的為人態度讓肖邦脫穎而出,盡管每一位戰士都口渴難忍,因條件限制,當燈一滅,大半個蘋果又回到班長手中,壓制肖邦的話。李斯特坐在鋼琴面前。
解放軍戰士連續幾天幾夜鎮守戰地,沒有辦法喝到水,那么今天我們就無法聽到著名的《幻想曲》了,每位戰士只吃了一小口。演奏完畢。正是李斯特胸懷大度,從班長到話務員到負傷的小蘭,蘋果轉了一圈,往往要把劇場的燈熄滅,在班長的命令下。觀眾被美妙的鋼琴演奏征服了那時候在鋼琴演奏時,一片黑暗,以便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就悄悄地讓肖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戰士們都紛紛謙讓,但是面對通訊員從路上撿來的一個紅蘋果,試想如果李斯特因害怕肖邦的才華超過他而嫉妒賢才,讓給最需要的人,又回到班長的手中,班長的眼里閃著晶瑩的淚花
四、音樂之都維也納有哪些著名的音樂家 他們的主要作品是什么
約翰施特勞斯一家都是維也納的,共四人:
小約翰,約瑟夫,愛德華,老約翰
弗朗茨-舒伯特 1797年1月31日生于維也納近郊一個中等市民家庭。
沃爾夫岡-阿馬迪斯-莫扎特 1756年1月27日生于薩爾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維也納
馬勒 15歲到維也納進音樂專科學校,三年以后進維也納音樂學院
約瑟夫蘭納 與老約翰施特勞斯并稱為“圓舞曲之父”
我再看看……
還有弗朗茲-馮-蘇佩 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少年時代已擅長演奏長笛,十三歲學習和聲,十四歲開始作曲。后隨母遷居維也納,并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后主要擔任維也納各大劇場的指揮職務。
布魯克納 (Anton Bruckner) <奧>1824-1896 奧地利作曲家及管風琴家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歲的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從波恩來到維也納,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從未離開過這座對音樂家特別有吸引力的城市。貝多芬的絕大部分作品是在這里創作的。他的九部交響曲全都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式。
莫扎特在維也納時期(1781~1791)也無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辭職,到維也納謀生。他是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有勇氣和決心擺脫宮廷和教會,維護個人尊嚴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雖然名義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實際上仍然無力抗爭封建社會對他的壓迫。生活的磨難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維也納的10年,成為他創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決裂后,寫出了著名的歌劇《后宮誘逃》。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維也納貧困的小學校長家庭。他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十一歲被帝國小教堂唱詩班錄取,并住進神學院,成為該校樂隊小提琴手,同時還擔任指揮,這使他有機會接觸維也納古典樂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為該樂隊創作了《第一交響曲》。
圓舞曲之王施特勞斯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年)是奧地利的著名作曲家。其父與他同名,被稱為老約翰·施特勞斯,而他則被稱為小約翰·施特勞斯。老斯特勞斯也是位作曲家,曾寫過150余首圓舞曲,被譽為“圓舞曲之父”。他跟寫過100多首圓舞曲的約瑟夫·蘭納一起奠定了維也納圓舞曲的基礎。
1732年4月1日,維也維古典樂派的奠基人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出生于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1809年5月1日逝世于維也納。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等等..........
維也納的名字始終是和音樂連在一起的。許多音樂大師,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斯特勞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過多年音樂生涯。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著名樂曲均誕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