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港與申花相比底蘊相距甚遠,上海人喜愛追隨申花很多年,作為新人上港球迷是哪些人?
我告訴你,我是正宗上海人,上海的球隊我都支持,申鑫,申樊,嘉定等等,相信大部分上海人跟我一樣。過去十多年,申花動蕩,成績不佳,沒球隊可以為上海爭氣爭光,現在出來了個上港,成績越打越好,大家都喜歡!所以鄙視所有挑撥上港和申花的關系的人,這些人都不是真正愛上海的人!
有人問,為啥過去上海有個中遠這么多人討厭。因為中遠怎么起來的?靠挖申花的墻腳,惹了眾怒。
而上港成績這么好,為什么要討厭?我是上海球迷,我愛上港,也愛申花,希望上港早點成熟多拿冠軍,希望申花盡快恢復,找回過去的氣質和老申花的精神!
跟我一樣想法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看我最新的文章!
沒有必要拿申花與上港球迷的地域作比較,說申花底蘊簡直是扯淡,現在的申花與上港都有老申花的底蘊?申花只不過換個名而已,沒有藍魔的努力,申花就是綠地隊名。何為底蘊?一是指內心蘊藏的才智﹑見識。二是內情,功底。三是事情的內涵;內情:洞察底蘊。四是 文化的涵養。部分老申花的底蘊,上港與申花或多或少沾了一點邊,有人說企業文化,通俗的說法,就是老板的文化,老申花是徐根寶與其弟子一起打出來的名聲,名氣,創造了申花的傳奇,而現在申花和上港有很多徐根寶弟子,傳承多少底蘊?估計誰都說不出來。既然說不出,也不知道底蘊的含義,提出底蘊論,不是扯淡嗎。底蘊,不是一個名稱沒有變就傳承了底蘊,也不是隊名一改底蘊就不存在。而是一種文化。相信申花也好,上港也罷,會創造出比徐根寶更為適合俱樂部的底蘊。不要一直拿底蘊說事,其實是個讓人捧腹大笑的笑話。
二、如果權健被查了,撤資了,長春亞泰是否有機會回到中超?
想法是好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
在束昱輝沒有正式涉足足球之前,真的鮮有聽聞權健集團的名字,更不要說權健是做什么的!但是自從束昱輝和泰達鬧掰之后,大手一揮開始搞足球之后,權健二字如同當初的恒大一樣在中超徹底響了!
商人的頭腦和陽光是非常銳利的!權健借殼天健松江之后,順勢而為建立自己的品牌!第一年就相邀被恒大遺棄的卡納瓦羅,正式在中甲的這一年迅速建立起了自己品牌效應!可以說是風光一時四起!
隨后沖超成功后,為了進一步布局,關于權健要建造自己的專業級足球場,發展自己的青訓系統等等新聞層出不窮!儼然將權健名字徹底打開了!隨后第一年中超之旅的成功也讓球迷看見束昱輝的魄力,第一年就拿到亞冠資格無疑更加為權健注入新的力量!
在外援上權健也是抓住球迷的心里!球迷看球為了啥,不就是好的成績和超級外援嘛!隨后重金引進帕托(買來帕托是非常成功的),德甲銅靴等等,排面一個比一個大!但是權健在引進外援的同時也被外援咬了一口,維特塞爾和莫得斯特都相繼離開,讓權健三線都非常被動,球迷都報以同情!
現在種種情況都對權健非常不利,但危及不到權健俱樂部,只是權健俱樂部的口碑勢必會收到影響!
當然束昱輝這兩年花在足球身上的不下十幾個億,不會輕易就撒手!也可能會通過足球來挽回自己的形象!
假設真的要發展到那一步,對于長春亞泰而言也沒有機會替補登陸中超!俱樂部所有權可以轉讓但是中超資格是不會轉讓的!首先想接盤球隊的大集團大有人在,尤其是像應有中超資格的球隊!權健進行全盤大甩賣,下家非常容易,借個殼就可以打中超!
長春亞泰要想以替補名義打中超,除非權健足球俱樂部就地解散或者宣布放棄中超資格!但這個情況微乎其微!
一個借殼搞足球的大集團到這一步能說啥!墻倒眾人推一點都不過分,只因為自己的根基本來就不正!
我是柱子 喜歡的點贊 關注一下你對權健俱樂部未來怎么看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無論權健被查的結果如何,亞泰都不會回到中超,因為權健只是中超俱樂部的投資方,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權健撤資中超,但并不代表這支球隊沒有人看上眼,只要有其他企業接手,那么就一定能繼續留在中超。
在中國的職業足球發展,除了國安,魯能等少數俱樂部沒有更名之外,其他俱樂部都基本上換過投資企業,因為俱樂部只是一個商行,可以通過交易來換其他企業來投資,假如權健因某種問題導致必須離開足球,那么天津政府都會想辦法找些當地企業盡快接手。這些都是最正常的操作,更何況現在權健只是有問題,但還沒有嚴重到影響到企入的收支。
就是因為之前的中超俱樂部經常出現更換投資方的原因導致球隊的名稱一直隨企業而更換,足協做得最正確的一項就是要球球隊更改一個中性名,其目的就是讓一個球隊的名稱一直延續下去,在這一點上是值得為足協點贊的。
而亞泰要想回到中超,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吧,那怕真的有一個名單可以增補,相信更多的政策只是讓亞泰與去季中甲第三的球隊打一場附加賽,而不會直接讓亞泰頂替的。
三、中超球隊的足球場不夠專業嗎,如果是,那為什么不建專業的足球場?
中超不建新的足球場,或者草皮不太好,主要是三方面原因。
一、中國大城市土地稀缺性影響了建設的可行性
中國由于土地不是私有,而大城市的土地又稀缺,而中超很多俱樂部集中在大城市,要一個俱樂部要投入那么多錢買地去建設一個球場,可能性很小,最貴的是地,而不是建設成本,一塊凈地,沒有拆遷等問題的地很難找,很貴。
如果是由公家出地的話,而產權就變成混合,那么很可能什么時候又要因為什么問題征用這塊地,賠一點錢拆了,俱樂部也不得不投降,特別是拆了之后這塊地可以賣個幾十個億,所以土地利益導致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變成球場可能只是用來帶旺某個地區,然后帶旺了土地貴了,就很可能面臨拆的風險。
土地問題,是阻礙建設球場的直接原因。
二、中超好時光不知道能多久
中國足球職業化那么久,中超好時光就那么6年,而黑暗的時光多少年,所以信心還不足,還不知道這一波,能玩多久,特別是這一波有很濃的上層興趣帶動。萬一上層之后改為熱推籃球,那么怎么辦?
要長久發展一段好時光,才讓人看到信心,要持續玩,敢投入。
信心不足,是阻礙建設球場的內在主要因素。
三、中國的足球消費還不算很理想
建一個球場那么多錢,要多久才能回本,這是一個大問題,特別是中國人的生活開銷被教育、醫療和住房三大塊占據的時候,在娛樂方面的開銷不敢太多。
根據之前的一份報告,每一場中超的平均目標票價大概等于電影票價,如果高于,大家就喊貴了,現在的電影票價平均大概40到60左右一張(包含各種優惠),一般中超年票價格都會集中在600到900元(40X15,60X15)附近,因為這是中國球迷娛樂開銷的合理價,也就是大概等于看一場電影差不多。如果再高,就難了,有些球迷就覺得還不如把錢放去看電影,然后回家看電視足球直播算了,也不是踢得特別精彩。除非你是亞冠半決賽,決賽或奪冠的關鍵戰之類。
很難回本,是阻礙建設球場的根本原因。
中超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本賽季,多個俱樂部加大了投入。眾多大牌球星和教練紛紛登陸中超,中超的比賽激烈程度越來越強,觀賞性也越來越好。然而,中超在商業運作和包裝上缺乏了些“時尚的元素”,除了球迷吐槽的球衣“丑”外,還有就是球場的問題。這也使得中超在包裝上不僅比不上日韓聯賽,甚至比不上泰超聯賽。
中超16支球隊中,只有上海申花的虹口足球場和天津泰達的團泊球場是沒有跑到的專業球場,其余都是帶跑道的綜合性體育場。這些帶跑道的綜合性球場不歸俱樂部所有,除了平時的中超比賽外,還舉行一些大型活動,比如舉辦演唱會,對于草皮造成了嚴重損壞。
專業足球場雖然看球效果好,但是修建一個這樣的球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耗資太大,雖然現在中超球隊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但是修建的一座現代化的大球場的花費夠一支中超中下游球隊10年的運營費用,在沒有當地政府支持的情況下,讓球隊老板掏這么一大筆錢很不現實。
二、大多數城市都有現成的體育場,只要付點資金就可以作為主場,可以進行比賽,對于俱樂部投資人而言,沒有必要去修建一座專業足球場。
三、中國足球能不能持續火爆的發展下去還是未知數,隨著U23政策、限制外援的新政頒布,中超聯賽眼看就要冷卻下去,在政策干預下,投資人看不到長期搞球隊的信心,短線玩玩的話,更沒必要舉債去建一座專業足球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