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2017年上半年啤酒產量增加》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青島啤酒為什么又漲價了?
繼年初雪花、青啤、燕啤等傳出十年來首次集體漲價后,啤酒行業價格的變動就一直牽動行業的視線。
此前,分析師們表示,這是由于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新環境保護稅后的材料價格上漲以及進口品牌的市場競爭日益加劇。
據悉,近日青島啤酒已正式宣布再度漲價。此次提價產品為青島優質,單款單箱全國提價2元,后期將下發書面通知。
同時,有消息稱青島啤酒還下發了另一則通知:青島市將于2018年6月舉辦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屆時青島所有廠區將暫停生產及發貨一個月。經多方求證,目前只有山東部分區域收到了通知。
但據青島啤酒內部人士透露,此次提價日期在5月20日,且其他品牌未直接提價,只是適當減少了市場投入費用。
另外,受世界杯概念股午后全線拉升影響,青島啤酒封漲停板(疊加漲價)。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將于6月14日揭幕,這是世界杯首次在俄羅斯境內舉行,也是世界杯首次在東歐國家舉行。
今日港、A兩地啤酒股出現大肆上漲走勢,目前青島啤酒(00168.HK)的漲幅已擴大至近8%。華潤啤酒(00291.HK)漲幅也超7%。燕京啤酒和重慶啤酒的漲幅均在7%以上。
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費市場。但是,自2014年7月起,中國啤酒行業出現了連續24個月的產量下滑,隨后起伏。2017上半年,隨著國內經濟增長穩健回升,啤酒市場也呈現了企穩回升的良好勢頭。1-6月,國內啤酒行業實現啤酒產量2,269萬千升,同比增長0.8%。
數據告訴你真相:中國人不愛喝啤酒了嗎
世界杯如火如荼地進行,啤酒加上小龍蝦,正在成為很多人觀賽的宵夜標配。西部君在此前的分析里面提到,2017年,網紅美食小龍蝦的產值,就高達2600多億,中國人在過去一年更是消耗了400多億只小龍蝦,小龍蝦全產業鏈從業人員約520萬人。
其實不只是小龍蝦,世界杯到來,啤酒產業也獲益匪淺。但可能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與小龍蝦的火速躥紅相比,中國的啤酒產銷量,露出了明顯的增長疲態。我們來看看20年來中國的啤酒產量變化趨勢,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直到2011年,中國的啤酒產量,都是呈穩步上升的態勢。除了2008和2009年之間的增幅較小外,其他年份的漲幅都很明顯。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人均消費量為 37.4 升,等到2016 年,中國人均啤酒消費 33.2 升,位列世界60 位,接近韓國人均41.4 升和日本46.6 升的水平。
不過,自2012年后,啤酒產量開始下跌,2013年有一定上揚,成為最近20年啤酒產量的最高點,隨后便開啟了四年連年下跌的走勢。可見,國內啤酒產量的天花板來臨。
啤酒產量下滑,除了國內市場飽和的因素外,還有個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齡化。啤酒的主要消費人群是20歲到50歲,而這幾年這個群體的比例一直在降低。
與此同時,65歲以上老人的比例,在逐漸提高。1997年,65歲以上人口為8085萬,0—14歲的人口為32093萬,社會高度年輕化,啤酒市場空間廣闊;但到了2016年,65歲以上人口增加到14933萬,接近翻了一番,而0—14歲的人口卻降到23091萬。
老齡化最典型的是東北地區。比如這兩天的《遼沈晚報》提到,截至2017年末,遼寧省戶籍總人口為4232.57萬人,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958.74萬人、占總人口的22.65%,遼寧省已經步入了深度老齡化社會。
那么,是不是可以說中國人越來越不愛喝啤酒了?其實未必。有一個數據不得不提,中國的啤酒進口數量一直在穩步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1-5月,我國啤酒進口數量為299451千升,同比增長21.1%。
2013年以來,國內啤酒產量開啟下滑趨勢,但這幾年啤酒的進口量,卻在逐漸提升。2013年,進口量為182297千升,到2017年時,高達716196千升,足足翻了四倍。
可見在人口老齡化,啤酒消費群體壓縮的同時,國內啤酒產量下滑,還有個重要因素是進口啤酒擠壓了國產啤酒的市場空間。
這與當下消費升級趨勢相吻合,事實上不只是啤酒,很多進口水果比如車厘子和牛油果,最近幾年的進口數量也是增長火爆。所以,未必是中國人不愛喝啤酒了,而是他們的興趣,開始轉向國外。對于國產啤酒而言,這無疑是不小的打擊,也倒逼它們提升口感和品質。
中國一年銷售多少升啤酒
2021年中國啤酒產量為3562.4萬千升,同比增長4.4%。
啤酒的酒精含量較低,含有二氧化碳、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低分子糖、無機鹽和各種酶。其中,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很易被消化吸收,在體內產生大量熱能,因此往往啤酒被人們稱為“液體面包”。
啤酒銷售收入情況
在啤酒行業消費升級趨勢的帶動下,國內啤酒市場實現了恢復性增長。2021年中國啤酒銷售收入為1794.9億元,同比增長22.2%。
關于《2017年上半年啤酒產量增加》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